首页 工作进展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地方动态 信息数据
工作简报 ? ?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专辑 第三期
编辑: 48365365 发布时间:2017-01-20 阅读: 次

宁波市在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

现场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

 

2016年12月24日,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长沙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出席并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通报了“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及2017年重点工作计划,中国工程院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济报告了“中国制造2025”2016年度重大标志性项目进展情况。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部分省市政府及行业协会、中央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或参加调研。湖南、广东、江苏、重庆四省(市)及宁波市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宁波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宋越舜以“强化智能引领,深化工作创新”的主题,围绕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新型创新体系、新型人才体系、新型工作体系四个领域做了如下交流发言:

一、 推进智能升级,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宁波依托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先进制造基础,明确提出以智能经济为制造业升级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竞争新优势。一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我们选择聚焦“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中的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同时提升发展汽车、绿色石化、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清洁能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3511产业体系。二是聚焦细分主攻行业。在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3年期间,我们在三大战略产业中进一步细化主攻方向,明确将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光学电子、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作为重点培育的千亿级细分产业,梳理了每个行业的技术路线图、行业领军者和追赶任务表,力争在细分领域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三是创新智能制造支持方式。我们联合装备制造企业、改造试点企业、工业工程公司和科研团队合作开展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财政资金按实际投入额给予第一条生产线30%的补助。目前已开展轴承、磁性材料、汽车零部件、锂离子电池等10个试点项目,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初步形成,试点项目人均产值、产品品质提升明显,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装备和应用系统。

二、推进智慧转化,构建新型创新体系

宁波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和对外开放优势,全力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一是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市正在全力推进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的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充分利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等高端研发机构推动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增强宁波在高端金属材料、先进碳材料、稀土磁性材料、膜材料等领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依托新材料科技城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已列入国务院培育序列。二是推进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宁波已启动石墨烯创新中心的创建工作,组建独立法人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涵盖石墨烯创新链与产业链各层面的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我们还积极推进中意(宁波)生态园等跨国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意大利、德国等国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国内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项目顺利进驻,形成了跨国产业与创新资源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宁波路径”,推广“自主研发+项目合作+共建平台”模式,鼓励产学研合作集成创新,以委托开发、研发外包、合作开发等项目纽带合作方式,共建科研合作平台;推广“产业技术+产业育成+衍生企业”模式,通过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承接合作单位人才团队和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前期预孵化;推广“国际合作+跨国并购”模式,通过股权收购、技术合作、技术购买等方式,加快推进民营企业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今年宁波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三、推进智力集聚,构建新型人才体系

我市以充实扩大制造业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重点,全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一是全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深入实施“3315”、“泛3315”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87万人,其中入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才分别达79人和198人。注重以优质“人才链”提升“产业链”,全面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的建设,其中余姚产业园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0人,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78家。二是全力提升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我们注重围绕智能经济等新经济领域培养新一代企业家,连续实施宁波“创二代”提升计划,筛选一批“创二代”企业家进行密切跟踪服务,充分利用合作论坛、友好城市等平台以及广大海外宁波帮,帮助企业家对接海外资源与市场,培养具有前瞻视野、有责任担当的新生代企业家。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产教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已启动了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学院、校地(产业园区)共建等5大类30个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院校、企业、产业园区联合共建的十大专业特色学院建设,重点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实现“创办一个特色学院、支撑一个产业”的目标。

四、推进政策协同,构建新型工作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体制机制领域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完善以“解构、标准、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工作4.0”推进方式。一是建立解构化的工作机制。“解构化”就是将涉及制造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和要素资源,以科学标准开展精准的工作结构分解,对企业和项目实施分层分类扶持,提升政策和要素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企业精准解构,对全市近8000家规上企业开展以“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三个指标为主体,开展“ABCD”四类标准统计分类解构工作;实施产业精准解构,制定《宁波市工业集聚区规划》和重点产业链招商目录,按照产业性质确定工业用地标准,按照产业技术水平和“缺链”情况选择招商项目;实施政策精准保障,推进制定财政、土地、人才支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政策,针对解构后的不同产业、企业和项目实施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提供差异化的要素保障支持。二是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机制。我们正在全面对接导入现代化的标准化评价和管理体系,以满足“政产学研介金孵军”八大主体需求为导向,建立“政府整体推进”和“市场重点突破”两大管理机制,为政策精准化和工作网络化奠定基础。“政府整体推进”主要包括政府职能中的法规、政策、规划、计划、标准、平台的建设与制定。目前全市正在制定的试点示范城市23个政策文件和行动计划中,已有2个正式发文,12个进入“上会审议”和“征求意见”阶段。“市场重点突破”主要涉及包括市场主体中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人才。目前,全市209个重点产业项目和69个平台项目正在导入标准化评价模式。三是建立协同化的推进机制。推进行业培育协同化,强调每个细分主攻行业按照“8个1”标准实施培育,即一批龙头企业、一批重点项目、一个产业基地、一个行业创新中心、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一个产业基金、一套扶持政策和一支服务团队,积极推动“8个1”内部共享协同;推进试点示范协同化,围绕试点示范,指导有条件县市区开展细化试点任务,推动形成“细化任务立体推进、试点经验全市推广”的工作协同化推进格局;推进工作组织协同化,全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5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当前,我们正在组建一支涵盖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等的工作协同体系,以标准化工作方式强力推动各项任务扎实开展。

国家将首个试点示范城市赋予了宁波,是对宁波的信任,更是对宁波推进制造业创新改革发展的鞭策和要求。下一步,宁波将在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改革、创新奋力、开拓进取,将强化产业竞争力作为自身使命,将实践工作新方式作为自我担当,努力为制造强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余姚市入选“中国制造2025 浙江行动”

试点示范区

 

近日,余姚入选“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级试点示范区,成为全省首批、宁波唯一县级试点示范区。省内一同入选的还有杭州市余杭区、绍兴市诸暨市。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余姚市着力打造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余姚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基本形成了以家电、光电信息、新材料、节能照明、模具、汽车零部件等为主,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涌现出舜宇集团、大丰实业、王龙科技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单项冠军”,制造实力不断彰显。

与此同时,余姚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已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0人,孵化了江丰电子、创润新材料、智畅机器人等创业创新项目;组建了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创办智造企业14家。

目前,余姚已制定《“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余姚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实施方案》,试点示范路线图初露端倪。该市将构建以智能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制造体系,重点聚焦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四大新兴产业,主攻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以及高端金属合成材料等五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家电、五金、灯具、模具、工量具、塑料制品、消防器材、裘皮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余姚将全力以赴构筑中意宁波生态园这一国家级国际合作产业园,使其成为“高精尖”产业的主要平台;凝心聚力建造机器人小镇、智能光电小镇、模客小镇三大特色小镇;以泗门镇工业功能区等乡镇功能区为重点,整合提升工业功能区,使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力争到2020年,把余姚建设成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和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全省智能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制造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慈溪市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1月5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公示名单”,慈溪市成为宁波地区唯一入选城市。此次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7个市(区)入选,浙江仅慈溪、义乌和桐乡3个城市入选。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行动,对试点城市未来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去年,慈溪市紧紧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主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服务产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以积极信贷投放,多渠道、全方位支持全市经济发展;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金融服务,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融资安排和全产品金融服务。

根据试点实施方案,慈溪市将积极开展搭建产融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各类基金合作新模式和创新财政金融有效互动模式四方面试点,力争通过3年时间,慈溪市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及产融对接机制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转,科技金融与产业链金融得到明显发展,财政资金对产融合作的引导作用明显提升,“3+3”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产融合作先行示范区。


江北区召开落实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动员大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要求,部署江北打造宁波都市工业创新发展样板区,1月12日上午,江北区召开落实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动员大会,江北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宁波电商园区管委会、江北区相关部门、街道(乡镇)、重点企业、金融机构等200余人参加会议。市经信委陈炳荣主任受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江北区委书记华伟指出,江北要落实全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必须精准施策,聚焦方向路径,坚持高端发展,做好培育、提升、淘汰三篇文章,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坚持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体制机制创新;坚持集聚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和平台集聚,加快打造以智能经济为引领的宁波都市工业创新发展样板区。

市经信委陈炳荣主任发表讲话,对江北区贯彻落实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发展制造业锲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对宁波、对江北意义重大。宁波建设试点示范城市需要江北实践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贯彻落实试点示范工作,推动江北制造业发展,要在做强、做深、做优上下功夫。要做强重点产业,加大创新投入和环境营造,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最大化利用。要做深产城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平台,加大人才招引,强化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要做优工作创新,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尽快形成一批实践经验供市里和其他地区学习借鉴。三是市经信委将全力支持江北区制造业创新发展。将助力重点产业发展,积极组织相关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平台资源和智力资源助推江北产业发展,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江北申报国家级、省级试点。将协同推进工作创新,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帮助和指导江北开展工作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江北在各个领域的改革突破创造条件。将提供智库媒体支撑,为江北区发展提供指导服务,对江北制造业发展开展专题分析和深度报道。

 

宁波江北区委书记华伟在江北区落实

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落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打造宁波都市工业创新发展样板区,必须站高一位,抢抓发展机遇

第一,落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特别是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突破和广泛应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是这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和高潮,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所以站在科技革命的风口,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家要有敏锐的思考和前瞻的判断,果断抓住智能制造发展的重大机遇,使之成为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二,落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的重要途径。目前江北在全宁波市面积空间是最小的。在发展都市工业当中,依托中心城区集聚的信息、资本、人才等优质要素资源,拼附加值、拼头脑、拼人才、拼效率,持续增强中心城区对周边的带动、示范、辐射、引领、控制作用。这既是落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培育城市经济,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的重要路径。

第三,落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去年1至11月,全区代表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5.3%、16.5%和19.2%,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像华翔、柯力、激智、长阳等一批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还是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端,低小散,效益差。要破解这些问题,就必须推动产业层次、发展质量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对制造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持续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二、落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打造宁波都市工业创新发展样板区,必须精准施策,聚焦方向路径

一是要坚持高端发展。聚焦工业增加值率等关键的效益指标,持续提升江北先进制造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服务力。要做好培育的文章。积极对接省市重大产业布局,主动承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的外溢效应,以发展智能经济为引领,聚焦全市重点突破的八大细分行业和全区六大特色行业,加快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和总部基地,提升高端制造业的整体实力。要做好提升的文章。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智能技术、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益,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使传统产业加快从低端竞争迈入高端创新。要做好淘汰的文章。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打好“五水共治”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加快低产田改造,坚决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的低小散企业、落后产能以及低产出的低产田,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二是要坚持创新发展。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持续增强企业的创新实力,打造在行业内具有话语权的领军企业和单打冠军。同时,鼓励企业搭建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设计、众包设计、众创设计等智能制造模式,提升制造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将土地、资本、政策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突出对亩均税收、增加值率、人均劳动生产率、高端人才从业人数等指标进行考核,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

三是要坚持集聚发展。一方面,要加快产业集聚。要大力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与服务转型。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互促进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深化平台集聚。围绕“一楼一园区、一区一特色”的总体布局,建设一批都市工业CBD项目,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都市工业创新发展的样板区。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各街道(镇)工业功能区的转型提升,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纽带、小载体大创新,推动产、城、人、文的融合发展。

三、落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打造宁波都市工业创新发展样板区,必须增强合力,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协调解决全区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中的重大事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要把落实试点示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协调,特别是国土、规划、发改、财政等主要职能部门。区经信局要切实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确保落实试点示范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要强化要素支撑。在项目支撑上,要积极向上争取对接,排出重点项目,画出线路图,制定时间表。各地各部门要为项目提供“个性化”“保姆式”的服务。在人才保障上,围绕 “北岸智谷”人才品牌,积极引进培育高端人才,联合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搭建人才创业创新平台,为落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宣传一批智能制造的典型,集中优势资源向先进制造业、都市工业发展倾斜,形成全社会创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希望大家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一流的研发、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创造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牌,把企业打造成为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常青企业。

关于各区县(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全市承担的一项国家使命,是推动宁波在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2017年全市经信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抓手。按照去年12月21日全市经信系统局长会议上的工作部署,各区县(市)要尽快建立工作机制,编制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积极启动专项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形成多方协同的工作合力。

根据工作安排,为掌握了解各地工作进度,我们开展了专项调查。据了解,目前已有江北区、宁海县、高新区、杭州湾新区等四个单位的《实施方案》制定发文,余姚市、象山县等七个单位成立领导小组,江北区、余姚市、保税区等三个单位召开动员大会(详见附件)。请各地尽快按照既定要求开展工作,各地经信部门要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和参谋建议工作。

 

附件:各区县(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

城市建设工作进展表

 


附件      各区县(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进展表

县(

实施方案进度情况(相应表格划“√”

工作进度情况

相应表格填写“”)

起草成稿

征求意见

修改完善

制定发文

是否成立领导小组

是否召开动员大会

海曙区

江北区

北仑区

镇海区

否(拟两会后成立)

否(拟两会后召开)

鄞州区

奉化区

余姚市

慈溪市

象山县

宁海县

否(年后召开)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保税区管委会

 

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否(小组名单已确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管理制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