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为制造强国建设先行探路的重大使命 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10月8日) 唐一军 宁波成为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是我们借势借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也是推动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的全新起点。我们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准确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意图和实践指向,认真落实辛国斌副部长、冯飞副省长的讲话精神,以“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成极致”的标准,扎扎实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把“唯一”做成“第一”,把“首个”做成“首位”,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写下宁波闪亮的一笔。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国家赋予宁波的重大使命,必须以勇立潮头的担当扛起这一重任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宁波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信部把宁波确定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不仅仅是对宁波制造业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宁波长期坚持实业立市、工业强市的认可,目的就是希望宁波肩负起先行探路的重大使命,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引领式的重大贡献。我们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重大意义,扛起责任、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两化融合、智能引领的发展新路,形成独树一帜的制造业竞争优势和城市竞争优势。 第一,要充分认识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是服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67年来,我国工业经济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的世界第一规模,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国家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就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形成领先全球的竞争优势。我们要把“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放在全国大局中来谋划推进,在服务国家战略上打头阵、作示范,努力使宁波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战略高地。各地各部门要增强重任在肩的使命意识,保持发展壮大制造业的战略定力,积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加快创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当好制造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 第二,要充分认识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是增强宁波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路径。总书记最近勉励宁波,要与杭州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最根本的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厚植发展新优势。制造业是宁波的“当家长子”和传统优势,也是关联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性产业。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作支撑,港航物流、金融保险、贸易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强大的依托。宁波要与杭州共同唱好“双城记”,关键是要提升制造业能级,以此带动实体经济能级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进入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和智能经济时代,这为我们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我们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带了重大机遇。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就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整合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推动宁波在新一轮发展中形成加速追赶跨越之势。我们要聚焦一流目标、聚焦重点领域、聚焦关键工程,扎扎实实做好试点示范工作,使之成为宁波赢得竞争、赢得未来的制胜武器。 第三,要充分认识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是促进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些年,宁波制造业创新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产业层次向中高端升级、发展质量向中高端攀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我们要看到,当前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两极分化现象。在产业分工体系中,许多制造业企业仍处于“担水劈柴”的地位,仍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端。要有效破解这个问题,就要下决心推进创新转型发展,走出一条以质取胜、以特取胜的新路子;就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发展;就要通过对制造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各地各部门要把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作为贯彻发展新理念、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下大力气补齐制造业发展的短板,以制造业的全面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城市建设品质、群众生活品质的全面升级,推动宁波真正走出一条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二、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宁波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必须以争创一流的气魄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有一句话叫作“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就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确保取得最好的试点示范效果。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关于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意见》),明确了试点示范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总的是要以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坚持“五个并重”。 第一,要坚持传统提升与高新发展并重。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目的,就是加快制造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智能化、个性化两大核心,既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主动补好工业2.0和工业3.0的课,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先站上工业4.0的风口浪尖,着力构筑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联发展、互补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就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来讲,重中之重是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智能技术、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提高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质量,使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从低端竞争的“红海”迈入高端创新的“蓝海”。比如汽车产业,要以上海大众、吉利汽车等整车制造企业为引领,加快提升中高端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水平,大力培育发展汽车检测、车联网等汽车服务业,打造汽车全产业链。比如纺织服装产业,要积极向研发设计、品牌运作、时尚体验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拓展,打造时尚创意产业集群。比如家电产业,要推广应用智能技术,增强产品人机交互功能,推动传统家电智能化发展。比如关键基础件,要重点突破高寿命、高可靠性、高精度的设计制造技术,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讲,要根据宁波产业基础和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宁精毋滥、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培育若干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领先全国的千亿级细分行业。特别是要把智能经济作为宁波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龙头产业”来培育,加快确立先行先发优势。随着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以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为代表的智能经济蓬勃兴起,人类社会将进入“人机相伴、人机融合”的智能经济时代。能不能抢占智能经济发展的先机,关系到宁波在中国制造版图中的地位,关系到宁波在全国大城市中的地位。宁波发展智能经济具有良好基础,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等产业产值已经突破2500亿元。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智能经济作了深入谋划,正在研究制定专项规划。要把智能经济作为制造强市建设的“牛鼻子”来抓,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技术“两大支撑”,主攻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终端产品开发、智能系统应用和智能服务“四大领域”,力争到2025年把智能经济做成像杭州信息经济那样的规模和影响力,把宁波建设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样板城市和智能经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在智能技术研发方面,要依托中科院浙江工研院、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创新机构,积极推进智能芯片、智能系统等核心领域先导性的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推广智能化制造方面,要以“机器换人”为抓手,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的能力。在智能终端产品开发方面,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渗透融入到家电家居、汽车制造、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等产业,让更多产品安上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发展智能经济,是宁波决胜未来的关键之举。要强化共识,明确方向,齐心协力,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全面推进的浓厚氛围。 第二,要坚持深化改革与强化创新并重。改革与创新,是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两大动力总成,也是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的两大制胜之招。总书记指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总书记还强调,“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两手抓”,以改革创新打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通道。在深化改革方面,要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关键,加大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度,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要以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用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要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重点,拆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铁栅栏”,破除市场主体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制度性障碍,使宁波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要以深化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为重点,建立亩产效益评价和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促进要素配置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优质产业、高端项目倾斜,提高制造业投入产出效益。要以完善绿色发展机制为重点,探索能源合同管理、节能资源协议、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新模式,加快形成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深化改革,企业不能缺席,而且要走向前台、成为主角。要鼓励企业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代际传承的瓶颈,增强永续发展的能力。在强化创新方面,要牢牢把握制造业创新体系加速重构,跨界创新、协同创新、集群创新加速兴起的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为建设制造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大力集聚创新机构,聚焦智能经济、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继续加大引机构的力度,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专业化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高水平创新集群。要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聚焦制造业创新前沿,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形成“高端人才育高端成果、高端成果筑高端产业、高端产业聚高端人才”的格局。特别是要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学科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培养更多高端制造业急需的“大港工匠”和“首席工人”,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世界,与其先进的专业技工培养体系密不可分。宁波职业教育在国内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我们要继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把这块牌子擦得亮而又亮。要大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完善创新成果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和投资基金,建立技术与市场、技术与资本紧密对接、协同发力的机制,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要支持企业建设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建立跨领域协同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使更多的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领跑者。 第三,要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并重。制造业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焦点,没有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制造业发展能够自闭于世界科技和产业合作之外。一方面,要坚持自力更生,聚焦重点制造业和重点细分领域,尽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宁波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新材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也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石。我国制造业长期受制于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材料产业落后发达国家。目前世界130多种关键材料中,我国完全或者基本掌握的不到50%。宁波是全国首批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在新材料研发制造方面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应当挑起振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大梁。前不久,马凯副总理来宁波调研,希望宁波突破一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关键材料,形成一批核心技术、重要工艺、关键设备和标准体系。我们要充分发挥新材料科技城的龙头作用和磁场效应,大力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是积极争取国家在新材料产业布局、新材料领域重大科研机构建设、重大产业专项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打响“新材料产业看宁波、搞新材料产业到宁波”的品牌。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条、构建全球营销网络,进一步完善合作发展、协同发展机制,形成更强大的自主发展能力,开辟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一是在招商引资上要有新突破。要紧盯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和实力民企,持续引进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动产业合作由制造环节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不断提升合作层次,获得更大的合作效益。二是在跨国经营上要有新突破。为了应对国际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这些年我市不少企业像盛威、均胜、华翔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取得了良好的跨国经营效益。要加大本土跨国企业培育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开展国际兼并收购、设立境外研发机构,争取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发展能级、开发国际市场上打开新局面。三是在创新合作上要有新突破。继续办好人才科技周、中国智博会、中国机器人峰会、全球海归千人宁波峰会、全球化企业发展论坛以及各类境外宁波周活动,主动设置对话议题,精心推出一批合作项目,争取有更多高层次的创新团队、创新人才来宁波投资兴业。 第四,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一项关联度大、耦合性强的系统工程,既有产业结构、动力结构、要素供给结构调整的任务,又有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环境营造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实践中既要系统谋划、全面推进,着力在做实做好试点示范工作上有所建树,又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补齐短板,力争在解决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环节上有所突破。这次会议之后,要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要求,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防止出现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问题。比如对已经明确的制造业创新能力、智能制造等八大工程,都要有具体的实施路径、工作抓手、配套政策和考核体系,确保每一项工程在启动初期就能打开局面、形成声势。抓好试点示范工作,还要善于抓住重点和难点,集中精力进行攻坚突破,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动效应。比如宁波石化产业在全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按照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导向,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完善循环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石化产业发展能级,把宁波打造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又比如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也是产业链条中最有价值的环节。与先进城市相比,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够成熟,是一块明显的短板。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专业化、服务化发展,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在线支持服务,引导制造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高水平协同发展。 第五,要坚持政策扶持与环境营造并重。政策是创业创新的催化剂,环境是创业创新的肥沃土壤。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在政策体系建设方面,要把握好“时、度、效”,确保政策用当其时、用得其所。“时”,就是要顺应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需求,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该出手时就要果断出手,不能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比如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尽快打通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和细分行业的通道,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把巨量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转化为实业资本。“度”,就是要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企业和人才得到更多的真金白银。包括企业降本减负政策、人才发展政策、技术改造贴息政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都要敢于“舍得”,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效”,就是要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把握好公平普惠和竞争择优的“平衡点”,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源“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在发展环境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人”这一创新根本,构建更加宽松的人才发展生态,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人才生态最优市。一是要让人才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清除制约人才流动障碍,提高人才的横向和纵向流动性。要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不干涉、多支持,不苛责、多鼓励,以静待花开的耐心迎接颠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二是要让人才有更丰厚的价值回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要健全人才荣誉制度,定期开展“甬城英才”评选,大力表彰各领域的人才典型,使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使宁波成为最具创新安全度的城市。三是要让人才有更满意的生活品质。要规划建设一批高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机构,深入推进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使宁波成为海内外人才的安居乐业之城、寻梦圆梦之城。 三、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事关宁波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必须以实干苦干的作风确保试点示范开花结果 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既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也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重在实干,贵在落实。我们要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努力把这篇大文章写得精彩出彩。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决定成立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重大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谋划等事项,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指导,协调解决试点示范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经信委要切实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做好试点示范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考核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规划配套、政策统筹、改革落地、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试点示范工作无障碍、快节奏推进。各县(市)区、功能区要认真抓好《行动纲要》《实施方案》的贯彻实施,积极申报推进一批专项试点,争取率先出亮点、见成效。要把试点示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建立创新驱动、规模效益、两化融合、集约高效“四位一体”的动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常态化督促检查,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试点示范的典型经验,扩大试点示范的影响力,产生实实在在的示范引领效应。 二是要强化平台带动。各级各类产业平台、创新平台是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要有大作为。要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跨领域协同创新、全产业链智能化、制造业服务化,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和特色小镇。要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大力发展创客经济,培育催生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拉高标杆、对标争先,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上发挥主力军作用,真正成为宁波制造业扩容增量、提质增效的大平台和高产田。 三是要强化项目支撑。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最终要落实到产业项目、科研项目。要对照试点示范任务,每年排出一批重大项目,画出路线图,制定时间表,确保每一个项目按时间节点要求建成投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打造“绿色通道”,为重大项目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审批、开工、建设“一路畅通”,以最优的机制、最好的服务、最实的作风干出试点示范的“宁波效率”。特别是对今天签约的重大产业项目,有关县(市)区、功能区和市级部门要当好“店小二”“勤务兵”,争取在近期就能落地开工、形成投资高潮。 四是要强化企业示范。企业是建设制造强市的主体,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角。要加大企业梯队培育力度,实施“三名”“三品”试点工程,培育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引领性企业,建设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国际化大企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企业生态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企业家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各级各部门要格外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希望全市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到坚守实业不动摇、专注创新不懈怠、追求卓越不停步,以一流的研发、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创造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牌,把企业打造成为长盛不衰的百年企业、常青企业。 过去“宁波帮”创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许多个“第一”,今天宁波又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敢闯天下路、敢争天下强的“宁波帮”精神,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谱写“宁波制造”更加辉煌的新篇章,为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辛国斌同志讲话摘要
刚才宁波市政府对下步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都很赞成。下面我就宁波市做好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提三点意见: 第一,要注重统筹协调 去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内外发展大势,发布《中国制造2025》,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决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制造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发展全面转入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阶段。规划发布一年多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推进机制的统筹协调,支撑《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11个专项指南、配套政策,已陆续发布和启动实施;31个省(区、市)均已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方案或行动纲要,并有27个省市已建立了专门的推进实施领导小组。目前,全国上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组织实施机制已经形成。在6月3日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马凯副总理明确指出,制造强国建设工作已由政策文件制定阶段转入全面贯彻落实阶段。 《中国制造2025》的贯彻落实,地方是关键环节。开展城市试点示范工作,是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中国制造2025》落地的重要抓手。宁波作为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及时制定出台了《行动纲要》《实施方案》《政策意见》等具体配套政策,今天又作了全面动员部署,开了个好头。下一步,希望宁波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统筹和协调,围绕重点、破解难点,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一是加强任务实施统筹,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工作体系,把实施方案细化到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使各项工作扎实落地。二是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求,整合创新、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各方面政策资源,协同破解影响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制约瓶颈,形成政策合力。三是加强与部省的对接统筹,在试点创新、任务实施、政策落地等方面强化部、省、市三方联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要注重全面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面对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必须依靠发展的理念、模式、路径和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引领制造业实现从大到强的深刻转变。依托城市这一中观载体,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就是要通过创新试点,由点到面,探索创建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下一步,宁波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要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更加注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优势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二是要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出宁波自身产业优势和试点方向,加强政产学研用各环节联动,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探索建设若干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效能和水平。三是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制造业和互联网双向渗透、跨界融合日趋明显,宁波要把握这一趋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整合制造业和互联网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刚刚在大会上签约的中国制造2025(宁波)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创新中心项目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也希望看到宁波这方面有更多的探索。四是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当前,我国制造业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希望宁波市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加强部门联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探索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的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提高引导和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制造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源链、政策链等各环节相互贯通、有机衔接、协同发力。 第三,要注重示范推广 宁波是国内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政府部门也具有较强的体制机制创新意识。作为第一个试点城市,宁波在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中,没有贪大求全,而是重点提出了3个主攻方向,实施8个重点工程,探索4个试点模式。希望宁波要充分发挥好体制机制、民营经济、产业竞争和对外开放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为动力,围绕智能制造、质量品牌、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中小企业服务、相关政策先行等方面开展好试点,力争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以及建规立法保障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形成新的方法、路径、模式和发展动能,不断完善宁波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边试点边示范,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和支持,相关政策、专项、五大工程等资源将优先支持试点示范城市。同时,依托中国工程院和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对宁波在产业发展及布局、关键技术突破、产学研协同、高端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持续的专业咨询和服务,为试点示范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等中央媒体,也将对宁波的试点城市工作开展跟踪调研、专题分析和深度报道,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并进行宣传和推广,切实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冯飞同志讲话摘要
宁波创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宁波乃至全省十分荣耀的一件大事。这是对宁波多年来制造业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当今时代背景下赋予宁波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对全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对宁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全省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省委、省政府对宁波寄予厚望。G20杭州峰会以后,习总书记会见我省领导同志时,对宁波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夏宝龙书记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时指出,宁波要唱好“双城记”,与杭州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浙江省“一体两翼”的格局。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提出,支持宁波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现在,工信部批复宁波建设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与省委、省政府的期望是一致的,更是将宁波制造业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战略,进入国家视野。希望宁波充分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各项工作,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转变、宁波速度向宁波质量转变、宁波产品向宁波品牌转变。 二是宁波在全省工业总量中占比高。宁波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港口之便、开放之利,一跃成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国家制造业战略布局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代表城市,在全省工业总量和布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总量上来看,目前宁波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销售产值、工业技改投资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左右,出口交货值占24%,工业利润总额占23.5%,工业税金总额占28.5%。从结构上来看,宁波是全省临港工业的重要基地、传统优势产业品牌集聚和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重要城市,石化、钢铁等产业在全省独占鳌头,服装、家电、汽车等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特色优势正逐渐显现,对全省工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宁波是浙江加速迈向制造强省、工业强省的重要基石,宁波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全省工业发展的水平;宁波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转型成功了,全省提质增效也会更上一层楼。希望宁波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把制造业作为转型升级保稳促调的主战场,聚焦、聚力、聚精会神抓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全省做出新贡献。 三是浙江制造业提升发展需要宁波来探路。近年来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的增速等主要指标好于去年、好于全国。但也存在着不少的短板和问题,比如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不牢、品牌影响力不大,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当前浙江制造业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亟需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强化竞争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推动浙江制造业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既是为全国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是为浙江制造业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管用的新路,推动浙江制造业由大到强,意义重大。 二、宁波作为实施主体、责任主体,要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对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市委、市政府已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和《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重点产业、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发展目标。号角已经吹响,下一步关键在于行动、在于落实。希望宁波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努力开创制造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在凝聚共识上下功夫。对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历来就有一些杂音,一提到工业、制造业就好象是污染的代名词、能耗的“主力军”“脏乱差”的集聚地;一讲到优化产业结构,就好象是把工业的比重降下来了,说明产业结构就好起来了,把工业占比的高低作为产业结构高端与否的标准。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美国的“再工业化计划”包括“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法国的“新工业法国”、欧盟的“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韩国的“制造业创新3.0”、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等,都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临近的上海,早在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务院发文。现在宁波以城市为载体,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就是要用实践来凝聚共识,证明不是不要工业、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工业和制造业价值链的什么环节,把各级政府、各部门、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思想凝聚到建成全国一流制造强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上来,把行动和步调统一到发展“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制造业上来。 二是要在落实试点示范的各项任务上下功夫。重在四个聚焦:第一,聚焦重点产业。宁波市提出“3511”新兴产业体系,将智能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这符合宁波的实际,但具体到一个县、一个区或一个园区还要进一步凝炼、聚焦,防止上下一般粗,要进一步聚焦重点,擦亮亮点。第二,聚焦重大工程。宁波市提出围绕“中国制造2025”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标准、工业基础、绿色制造、制造业+互联网、单向冠军培育、制造业人才提升等八大重点工程,希望把每一项重大工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来。第三,聚焦重大项目。宁波市编制的实施方案中,已经围绕重点产业,安排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与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相结合,着力在攻关突破上下功夫,形成一批标志性、战略性的重大成果。同时,要注意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推进项目的实施。第四,聚焦重大创新平台。宁波已规划布局了一批高新区、产业园、特色小镇等平台,要继续抓好。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事。根据宁波市的要求,最近我多次与科技部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反复沟通,也向省政府主要领导做了汇报,总体思路已经基本确立。总的就是要发挥宁波的龙头作用,以宁波为主体,把浙江沿海城市带动起来,形成浙江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三是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两个轮子,体制机制的创新重在制度供给。第一,中央、省里布局的改革措施要在宁波落实、落细。比如“放管服”改革措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政府自身改革措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等。第二,根据工信部关于试点示范的要求和宁波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在实行行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差异化市场化改革、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方式、健全协同创新体系、完善人才支撑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与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要求相匹配与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任务实施需求相适应的制度供给体系。 三、省政府将一如既往给以支持 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既是宁波的大事,也是全省制造业提升发展的大事。 一是省工业转型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纳入“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工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落实工信部与浙江省部会商的工作机制,支持宁波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由省经信委牵头,省科技厅等部门参加,建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指导和协调。 二是省级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把支持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作为份内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帮助指导和服务。在工作部署上,对宁波市要高标准严要求,为宁波的先行先试创造条件。在政策扶持上,除财政资金省市分灶吃饭以外,其他政策要与其他市一视同仁。在工程和项目布局上,要发挥宁波的特色和优势,支持宁波先行先试。在总结宣传上,要讲好宁波制造的好故事,推广宁波的好经验。 三是我省有关地方要加强与宁波的交流合作。宁波要继续保持虚怀若谷、大气开放的心态,实现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发展。其他地方要保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态,学习借鉴宁波的长处,从中汲取营养,开展互利合作,为我省制造强省、工业强省建设做出新贡献。
? |